新闻资讯

    国学文化知识:古代著作《周易》和《大学》

    日期:2019-12-24 21:06:10 查看:1124 责任编辑:

    "群经之首"《周易》

      《周易》是儒家重要典籍,又称《易》、《易经》,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周有二义:一指周朝、周文王;一指周遍、周密;易有三义:一是变易;二是不易,三是简易。合起来,即指周朝探讨宇宙人生变易法则的书。

      《周易》原本是一种占筮用书,古代用蓍草行筮,须经十八次反复演变才能形成一个卦象,所以,《易经》最初又称作《易象》。实际上,《易经》是一部披着神秘的占筮外衣的哲学奇著,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神奇的明珠。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是狭义上的《易经》,共记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并有卦辞、爻辞作说明。传即《易传》,是对经的解释,共十篇,亦称"十翼",以示辅助之义,传为孔子所作。

     《周易》的思想价值,体现在它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逻辑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体现了朴素的哲学思想,如吉凶、得失、祸福等的对立统一,以及否极泰来、亢龙有悔的物极则反等。表达了宇宙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统治者的管理和人生的把握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除了哲学,《周易》还涉及天文、地理、历数、乐律、兵法、炼丹、医卜、堪舆(风水)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乏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认识,甚至现代科学也汲取了《周易》的营养。

      由于周人占筮的范围很广,包括祭祀、战争、生产、商旅、婚姻、水旱等,所以,《周易》所录存的旧筮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

      汉代以来,《周易》被儒家奉为经典,对《周易》的众多阐释研究,形成了"易学"的诸多流派,如象数派、义理派等。宇宙和社会充满着神秘,而人生也需要神秘,所以,《周易》就成为人们进入神秘、破解神秘、享受神秘的金钥匙。


      《大学》,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大学》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四书"之一。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古人的教学,设立有小学和大学。小学指的是小人之学,教儿童识文断字;大学指的是大人之学,教成童经籍和六艺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大学》论及的内容较广泛,《大学》经一章、传十章,主要论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功用。《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已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大学》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要在修明天赋之德,要使臣民日新其德,要在行为方面达到至善。这是大学的"三大纲领"。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即探索事物的道理,获得真正的智慧,真诚意念,端正内心,修养自身,管好家族,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这是古人的人生必修课。

      因为我们老祖先的思维模式是觉悟,所以,认识世界的方法千差万别。宋明时代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论争之焦点,就在于"致知"与"格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哲学思想和认识途径,意义深远。


 
 

友情链接

中华易经网 | 汇盛信息技术 |

版权所有:关绍灵,网站名称:绍灵易经分享,隶属于广西东盟国际易学研究院安徽分院培训基地  联系电话:13217129917  联系地址: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 技术支持:HSIT